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许文秀 通讯员汪建平)“不惧风雨,勇担使命;以书为刃,以志为盾!” 清明前夕,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革命烈士陵园内,城关高中千余名学子高举右拳,铿锵誓言回荡在苍松翠柏之间。该校以“清明远足祭英烈·红色基因代代传”为主题,组织师生徒步十余公里赴陵园开展实践教育,通过敬献花篮、集体默哀、重温入团誓词等活动,将思政课堂“搬”到纪念碑下,让红色教育从书本走向鲜活的历史现场。

这是新洲区创新中小学思政教育的一个缩影。今年清明期间,全区中小学以革命纪念场所为“第二课堂”,通过沉浸式、体验式活动,引导青少年在缅怀先烈中厚植家国情怀。
3月28日,新洲二中高一学生前往仓埠街林家大湾反抗日寇暴行纪念碑。雨水浸湿了校服,却浇不灭青春的热忱。学生们抬着花篮拾级而上,菊花在雨中更显肃穆。“听到村民用土铳对抗日寇的故事时,我攥紧了拳头。”一名学生感慨,“这堂‘雨中思政课’让我读懂了什么是民族脊梁。”

城关高中擦拭纪念碑尘埃。通讯员供图
在凤凰镇烈士陵园,三店街宋寨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凝视着斑驳的墓碑,轻声诵读碑文;旧街街火车站小学的孩子们在王福堂烈士纪念馆内,触摸着泛黄的家书陷入沉思;方杨小学师生徒步数公里至徐家大塆纪念碑,用脚步丈量信仰的重量……“原来课本里‘视死如归’四个字,是先烈们用生命写就的。”一名学生擦拭着墓碑说道。

凤凰中心小学致敬先烈。通讯员供图
据了解,新洲区现有市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6个、区级21个。近年来,区教育局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将“纪念碑下的思政课”作为品牌项目推进:内容具象化,将党史故事转化为青少年听得懂的“童言童语”,如林家大湾抗战史被编成情景剧;形式多样化,通过“红色讲解员”选拔、烈士家书诵读、纪念馆文物寻访等活动,让历史可触可感;实践常态化,结合远足、劳动教育(如陵园环境维护),推动情感认同转化为行动自觉。
从肃立默哀到主动守护,从聆听故事到立志传承,新洲区正以“行走的思政课”打破课堂边界,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新时代光芒。
相关文章:
虎门站一旅客跳下股道身亡,官方通报04-17
法国震惊:驱逐12人,召回大使!04-16
行走的红色课堂让信仰拔节生长——怀宁县振宁第二学校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04-11
为烈士立碑 让英雄不再“无名” 寻访纪念碑背后的故事04-07
机场垃圾箱内发现子弹 韩国警方启动调查04-06
赓续英烈精神 汲取前进力量(文化中国行)04-06
腾冲:市民游客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