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垄断,让高端金属纳米材料国产化
——复朗施获“创客中国”河北赛区一等奖的背后
近日,第十届“创客中国”河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落下帷幕,河北复朗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绿色宏量制备纳米材料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取得企业组最高分89.61分,获得企业组一等奖。
这个项目为何能获得最高分?其技术突破、市场价值与产业意义体现在何处?记者采访了复朗施董事长崔建勋,揭开项目高分背后的“创新密码”。
“从长征运载火箭,到3D打印的金属零部件,再到折叠屏手机,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产品,其实都能用到金属纳米材料。”崔建勋向记者介绍,这个获奖的项目,就是研制金属纳米材料。
崔建勋调出路演的PPT,记者看到有几个玻璃瓶装着黑色粉末。“这些黑色粉末看似不起眼,但每吨最高能卖到1000万元,最低也能卖到100万元。”崔建勋说,他们利用EEM(电爆法)技术,采用自研设备生产出的金属纳米材料粒径小于3纳米,均匀度超99%,实现了高性能金属纳米材料的量产。
更让他骄傲的是,这一项目突破了国外高纯度金属纳米材料的“卡脖子”技术壁垒。
2022年,通过对市场的了解和研判,崔建勋发现精密电子产品有轻薄化、小型化的趋势。“电子产品越小,里面的元器件也会越小,对所用的金属纳米材料要求也就更精密。”崔建勋说。
在进一步考察中,他们发现当时国内市场上所用的高端金属纳米材料大都从国外进口,国内高端金属纳米材料的生产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不能一直受制于人!”崔建勋看准这一赛道,当即立项,成立研发团队,开始攻关高端金属纳米材料技术及产业化。
相较于普通金属纳米材料来说,高端金属纳米材料对于粒径、均匀度等要求更为严格。但在国内没有经验可借鉴,研发团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探索。
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电压、电流、频率等20多种参数,有一点小的差错都会导致失败。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成功仍未如期而至。挫败感笼罩着团队,甚至有人提出放弃。
“核心技术从来不是唾手可得的。”崔建勋的坚持成为团队的“定海神针”。边试边找规律,边试边总结技巧,这一试就是两年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无数次调整与优化中,他们终于找到生产高端金属纳米材料的“最佳参数组合”。
历经客户数十次试用验证,复朗施的产品在达标率、稳定性、持续性上全面过关,成功实现高端金属纳米材料国产化替代。更具竞争力的是,其产品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0%,供应周期更稳定,华为、中石化、风华高科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成为其客户。
如今,崔建勋面临着“幸福的烦恼”: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目前合同额已达1.2亿元,生产车间24小时满负荷运转,产品仍供不应求。
此次斩获“创客中国”河北赛区企业组最高分,更坚定了他扩大产能、持续创新的决心。
“当下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加速扩产,预计未来1到2年将生产线从20条增至300条,全力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崔建勋透露,企业还将向更高领域突破,研发适用于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金属纳米材料,以持续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河北日报记者 米彦泽 见习记者 冯依凡)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文章:
陆家嘴高管团队增持公司股票共23.2万股08-29
国产CRM“攻入”外资金融服务领域08-28
花旗:法国股市似乎过于乐观08-28
打破垄断,让高端金属纳米材料国产化08-28
冀观察 | 河北石家庄新建道路预计28日通车 双向四车道08-27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将举办3场记者招待会、3场记者见面会08-27
稳就业有实招丨老房子变民宿,废校舍成工厂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