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在工作岗位上被誉为“百姓家门口的好法官”,退休后更是街坊邻居们化解家事矛盾的“解铃人”,她将积累三十多年的家事矛盾审判经验运用到调解工作中,用她的智慧与坚持在家事矛盾化解工作中树立起一面旗帜,退休永不褪色,8年来为兴安大地千家万户送去温暖与关爱——她就是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赵亚男。

作为一名退休法官,赵亚男说:“调解工作不是‘和稀泥’,家庭是一个讲情讲爱的地方,运用法律调解家事矛盾既要有刚性还要有温度,要始终牢牢把握住法律底线这个‘牛鼻子’。”每一次的家事矛盾调解都是一场普法课,更是一场心灵沟通课,在家长里短中找到矛盾的堵点、痛点,用耐心和细致化解心结,让双方在理解与包容中达成共识,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家和万事兴。
去年夏天,李女士带着未成年儿子小强敲响了调解室的门,李女士进屋就哭:“大姐,我要起诉,我真的太难了!我和前夫离婚多年,判决孩子归男方,可是他长年在工地打工,对孩子不闻不问,每次电话也打不通,见面说不到三句话就吵架,孩子马上上学了,这可怎么办。”听闻来意后,赵亚男立即劝解李女士别激动,坐下慢慢说。
原来,李女士有一段不幸福的婚姻,本次前来是想变更子女的抚养关系。赵亚男当即掏出了自己的手机,拨通了对方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名中年男性的声音“喂,你是谁?”。赵亚男:“你好,我是乌兰浩特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赵亚男,关于你儿子的抚养关系……”。还没等赵亚男说完,男方就挂断了电话。事后经过了解,原来是男方心里的疙瘩一直没有解开,他认为变更小强的抚养关系就是等于和孩子断了联系。为了促成调解,冒着酷暑,赵亚男三次前往工地与该男子当面沟通,从有利于小强成长的角度对该男子做思想工作,讲解了变更抚养关系并不是断了与子女的关系,他还是小强的法定监护人,只是更方便小强上学,最终该男子同意变更抚养关系,调解协议最终通过了司法确认。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和谐稳定,赵亚男作为金牌调解员,近三年调解家事矛盾260余件,近100个家庭重归于好,在乌兰浩特市人民法院和乌兰浩特市综合治理中心,还专门设立了工作室,赵亚男将继续在婚调员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兴安大地上有矛盾的家庭及时送去“良药”,让每个复杂的线团经她之手抽丝剥茧,画上圆满的句号。
乌兰浩特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地址: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法院121办公室、乌兰浩特市综治中心109室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妇联权益部
供稿:孙娟
编辑:特古苏审核:赵琳
声明: 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和音视频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或支付稿费。
相关文章:
兴安盟那达慕要来了~07-26
发现早 调处快 不反弹 保康警方半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近千起07-09
解码中国—太平洋岛国友好合作之道05-29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不能让中加关系被意识形态偏见绑架05-12
文明互鉴五十年:中欧关系的人文底色05-12
恭喜!31对,领证啦!05-11
明天起,结婚离婚不需要户口本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