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中药材猫爪草是一种温化寒痰药,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的干燥块根。
【别名】猫爪儿草、三散草、黄花草、小毛茛、猫脚草。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微温;归肝、肺经。
【作用功效】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1.瘰疬痰核;2.疔疮肿毒,蛇虫咬伤。
【主产地】驻马店市部分县(区)分布。
【采摘季节】通常在春季,3月至5月间。
【注意】孕妇及过敏者应禁用。

春暖正当时,药香满沃野。走进驻马店市新蔡县练村镇,田间地头一片生机勃勃,种植基地的猫爪草长势喜人。
猫爪草别名小毛茛、三散草、鸭脚板、金花草,为毛茛科毛茛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却生命力顽强。猫爪草具有块根数枚,常成纺锤形,短小且成丛,顶端质硬,形状如同猫爪,故名“猫爪草”,又因其在毛茛属中体形较小,又名“小毛茛”。猫爪草茎高5-20厘米,茎铺散、多分枝,疏生短柔毛,后脱落无毛;基生叶有长柄,叶片形状多变;果子聚合果球形,瘦果扁卵形,细小,表面淡棕色。平滑顶短有短喙;花期4-5月,果期5-6月。其入药部分为毛科植物毛茛的块根或全草,于秋末或早春采挖,挖回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猫爪草对土壤要求低,在荒坡、田埂、沟渠等闲散地块均可生长,喜湿润、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

《中国药典》中记载猫爪草味甘、辛,性温;归肝、肺经,具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的功效,常用于瘰疬痰核、疔疮肿毒、蛇虫咬伤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猫爪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且可抑制耐药性结核杆菌,是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等的一味良药,所含皂苷及多糖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还可应用于抗癌药物研发。

尽管猫爪草是大自然馈赠的一味良药,但务必遵医嘱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相关文章:
天中的道地药材(第十七期)——猫爪草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