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家市值4000多亿港元、半年营收138亿元且增长率在200%以上的零售品牌,对应的门店体量往往在数千家级别。
但王宁是开店的人,开过店的人最看重的是细节,细到门店内一处灯光色调和产品摆放。他在采访中曾提及,早期巡店期间看到不妥的细节都想“炸”了重新布置一次。这种商业基因的不同使他的拓店节奏呈现出节制,线下门店均为直营,2024年内地年平均店效的增速仍有40%,但在内地拓店边际效益出现降低时,泡泡玛特已经开始重新调整门店策略。半年138亿元的业绩,线下却在闭店。
2024年末大陆地区门店数量为401家,据九派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截至8月30日,已知关停21家门店(其中1家改为快闪)、5家POP UP快闪店,另有多家门店暂时停业换新,从商场负一楼晋升到一楼店铺,从原本铺位调整到纪梵希等品牌隔壁。与此同时,海外新增超20家门店,国内“预计净增长十家门店内”也多数为S级门店、城市旗舰店等大店店态。
早期的泡泡玛特需要通过门店渠道触达消费者,当前的泡泡玛特则不再需要担心获客渠道,但“一秒售罄”、“黄牛哄抢”的销售模式必然无法满足品牌叙事。
内地年平均店效增速慢于海外
关停部分内地门店是出于效率的取舍。但并非内地线下门店挣钱更少了,而是相较其他业务板块的发展其“投资回报”没有那么高。
2017年至2019年是泡泡玛特铺设销售渠道的扩张期,扩大门店数量能拓宽市场空间带来增量。这一时期内地线下门店的扩张是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64%、48%和44%,门店数量增长的同时年平均店效也在大幅增长,三年内大陆门店数量从32家增长至114家,据粗略计算,年平均店效从316万元增长至649万元。

线上及海外渠道发展完善后,承接了驱动泡泡玛特业绩升高的任务,2024年泡泡玛特整体营收增速为107%,其中内地线上渠道营收增速为58%,占比为21%;海外线下门店占比23%,年平均店效2260万元,增速为210%,相较之下,内地门店店效增速仅为40%。

而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门店数量越多无法带来越高的边际收益,不同渠道之间反而会“打架”。一位泡泡玛特玩家告诉记者,自从labubu搪胶爆火后,线下门店就开始出现严重缺货现象,由于玩家可以通过转卖和累计会员积分获得收益,只要在二手市场能原价卖出的系列基本都属于缺货状态。更有玩家戏称线下门店为“展览馆”,热门系列刚补货便被抢购一空,长期处于缺货状态。
泡泡玛特的选择是,整合内地门店资源,将拓店重心放在仍处于高速增长期的海外市场。泡泡玛特中国业务总裁褚音在2025年初的业绩会上曾表态,公司通过线上线下融合(2024年抽盒机营收同比增长52.7%、直播营收同比增长112.2%)提升单店产出,“用一家店解决的事绝不开十家店”。
内地线下门店的调整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把门店开到更大更好的位置,比如汕头万象城店从负一层到一层、贵阳万象汇店升级换位置、南昌T16店移位至一楼、泉州中骏世界城店从原来铺位换到纪梵希隔壁;二是同一热门商圈内选择性关停人流少、营业额较低的门店。

在处于高速增长的海外市场,泡泡玛特开店的步伐仍在继续。2025年上半年亚太地区销售额为28.5亿元,同比增长257.8%,泰国新开曼谷Seacon square旗舰店和清迈Central Chiangmai等门店,日本新开越谷永旺门店,马来西亚新开TRX店;美洲地区为22.6亿元,同比增长1142.3%,美国新开十余家线下门店,遍布达拉斯、华盛顿多州;欧洲及其他地区为4.8亿元,同比增长729.2%,2025年以来新门店开入巴黎、德国、巴塞罗那等核心商圈。
用labubu的通告费反哺品牌

王宁有意控制门店的扩张速度。在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他明确表示相较于业绩增长,更看重公司整体的健康度,预计今年国内的门店净增长不超过10家。
九派财经梳理后发现,王宁所说国内新开门店多数为S级、旗舰店、IP独立品牌店和臻藏店等店型。
泡泡玛特中国业务总裁褚音曾强调,“差异化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将所有的渠道整合为统一的生态体系”。泡泡玛特一边整合零售渠道资源避免分流,同时也在强调门店体验感,尝试将labubu带来的品牌影响力辐射到整体产品线和各类IP,进一步提升整体品牌价值。

除快闪及常规门店外,泡泡玛特的S级门店主打零售功能最大化,货全且补货速度快;城市旗舰店则落地城市文旅地标,一改传统货架陈列形式,设计更多互动体验装置。
一位泡泡玛特玩家告诉记者,当地S级门店货全但同时走货也快、人流大,相较之下,当地城市旗舰店的产品虽然没有那么齐全,但是店铺空间设计非常大,逛起来体验感更舒服。
臻藏店、独立品牌店和popop首饰店则分别对应旗下MEGA系列和IP衍生品两大品类,从过去快闪形式落地为正式门店。上半年新开设三家专门展览MEGA产品线的臻藏店,据财报显示,MEGA产品线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07亿元,占比7.3%;独立品牌店、popop首饰店则将重心置于挖掘IP的商业化价值,2月开设的小野独立品牌店通过艺术策展形式打造IP与个体情绪共鸣的立体空间,以增强粉丝认同和黏性,popop首饰则尝试进一步拓宽IP的商业化场景。
九派财经实习记者 林婉娜 记者 万珮
编辑 万珮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泡泡玛特门店策略调整:半年138亿业绩,线下却在闭店09-08
Lululemon携手花样游泳世界冠军演绎Z世代精神09-08
停摆两年多的威马汽车复活了!“放卫星”要挑战年产100万辆09-07
港股午盘 | 阿里巴巴AI投入超千亿提振股价 机构看好市场流动性改善与补涨机会09-01
【粤政一周】广东多地职能部门“换帅”09-01
两市融资余额增加170.44亿元09-01